如何提升洞察力

洞察力一直是我想专项去提升的一个能力,趁着分享的机会,系统性地去梳理了下关于洞察的一些内容。

几个小故事

在聊洞察力之前,我们先看几个小故事。

第一个是“惊弓之鸟”,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。当时更羸(lei)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,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,更羸对魏王说: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,意思是拉弓就能把鸟打下来。后来解释道,是因为观察了这只鸟“其飞徐而鸣悲。飞徐者,故疮痛也;鸣悲者,久失群也,故疮未息,而惊心未去也。闻弦音,引而高飞,故疮(发而) 陨也。”观察到鸟飞得慢、叫声悲鸣,推测出疮痛未痊愈,拉弓能惊吓到这只鸟,引发旧疾,故而可以不用箭就能把这只鸟射下来。

第二个是“耳赤之局”,这是日本对弈中的一个故事。主要是两个棋手对弈时,某一劣势方在下第127手棋后,处于优势的对方惊急得两耳发赤,这时边上一个郎中看到了,虽然他不懂棋,但当时就断言这一局劣势方要扭败为胜了,结果确实也如其言,该步棋被后人称为“耳赤之妙手”。郎中观察到了这是人体的自然反应,让对方感觉到颇难应付,所以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。

再说个中国近代的故事,曾被戏称为中国近代最大的“照片泄密案”。主要是讲的当时国内报纸刊登了一张王进喜的照片,被日本人分析出来很多细节信息,最终在投标时候由于准备充分一举中标的事情。照片上描述的是中国大庆油田的“铁人”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,身穿厚棉袄,顶着鹅毛大雪,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。日本人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,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,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,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;同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,推断出油井的直径;并且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,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。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,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。当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备方案时,日本人一举中标。

什么是洞察力

这几个故事真实性有待考究,但都同时说明了,通过仔细细微的观察,发现事物内在的本质,从而表现出来比别人更加“聪明”、“睿智”。这就是洞察力(Insight),洞察力是一种能力,是指深入事物或者问题的能力,是人通过表面现象精确判断出背后本质的能力,并且去赋予行动进行验证。

洞察与观察

在介绍洞察力之前,我们先看看洞察与观察的区别。

结合我们日常工作中来讲,洞察与观察的区别,其实就类似“数据分析”与“数据描述”的区别。我们日常工作中,口中常说的数据分析,其实很多都仅仅是停留在数据描述的观察阶段。

数据描述,仅仅是描述表面现象,例如日均数据表现有多少量级,同比去年增长多少个百分点等等,这些都是属于数据描述的范畴。数据描述没有赋予数据任何的生产力,是停留在表面层级的数据进行加减乘除,并且仅仅是局限于当下的描述。

而数据分析,在数据描述的基础上,需要多两个特质。一是要挖掘深层原因,二是要有后续策略和行动。挖掘深层原因,需要分析出当前数据增长的量级和趋势是否健康,是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,是否需要新业务的刺激来增长,还是继续投入在现有业务进行迭代优化以达到新的峰值。同时通过数据分析,准确预测和判断当前业务是否已经处于增长瓶颈状态,是否要马上投入“第二增长曲线”的规划与落地。只有深层次去分析背后的原因,并且辅以行动策略,洞察数据可决策未来。

这也是洞察与观察的区别。

洞察力3要素

洞察力有3要素,主要从信息输入-信息处理过程-信息输出三个维度去看,后续提升洞察力的方法也可以针对这3个要素去进行。

第一要素是知识储备,也是作为信息输入的一个基础因素。只有输入信息中,有足够丰富和专业的知识储备,才可能有机会触发“洞察”。试想,一个电商经验为0的人,很难想象能在新零售领域有所洞察和成就。

第二要素是思考方式,这是信息处理过程最重要的一环。在这个过程里,需要有能力找出核心问题,对现有积累的知识点建立联系和突破、进行信息重组和改造,才可能触发“洞察点”。这里更多的是通过思考方式的创新,进行机会点和创新的“创造”。

1)知识:我们平时积累的知识,都是零散的点,分散地分布在各个知识领域角落;

2)经验:经验是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,但也仅仅是初步的点与线关联的连接关系。

3)创造:只有创造,才是对逻辑关系的重组,才是对常规路径打破进行的创新,通过点与线的交集重组,才能创造和绘制出新的形象图案。

第三要素是新机会,这也是信息输出的一个结果和目的。通过对信息重组和创造,对问题和现象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发现新的机会点。付诸行动是洞察的最终目的,也是检验洞察是否准确的一个标准。惊弓之鸟的故事,如果不去拉弓,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。

如何提高和培养洞察力

我们对洞察力有一定的认知后,那有哪些能提高和培养洞察力的方式呢?都是一些笨方法,但是很有效。

第一,对你关注的行业领域,保持持续聚焦的注意力。

大家可以观察下现在周边的人和物,你们发现了什么?其实答案会很多元,但基本都是逻辑无迹可寻,看到什么说什么。但如果让大家观察现在周边红色的事物,你又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信息?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发现,某位同事今天穿了个红色的鞋,佩戴了红色的领结,是不是有什么喜事?某位同事工牌的吊带磨损得比较厉害,看来是位老员工?聚焦之后你就会发现很多平时可能会忽略掉的事情。

只有持续聚焦在自己关注的领域,并建立一些习惯,时刻提醒着自己需要对特定事物的信息保持警惕,才有可能产生洞察。

第二,要敢于破除已有信息锚点, 多怀疑。

跟大家分享一个营销案例。之前有一个别墅群,整体销售不是特别乐观,公司就派了一些资深的销售人员去入住体验,希望能挖掘出来营销点,但大家提交的内容都是基于常规的一些视角,例如房子格局好、实用面积大、绿化率高、周边配套设施健全。后来被采纳的一个方案,主题是“入住后,每天都比别人早30min享受阳光”,抓住了地形朝向的一个优势,作为一个突破点。

只有善于破除已有的知识锚点,敢于怀疑和突破,才有可能产生洞见。

第三,要多涉猎其他领域,行业间的碰撞。

上次梁宁老师在CMO年中大会《产品中的理性与人性》分享,其实本质上是一次心理学与产品领域的碰撞,产生出来的关于产品的一些洞察结晶。信息输入需要对某专业领域的知识,多个领域间的碰撞,往往能产生很多新的火花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